位於我國北疆的革命老區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過去,缺電困擾着經濟社會發展,解決老區“用電難”成爲當地人民羣衆幾十年來的企盼。如今,經過國網興安供電公司幾代人的不懈努力,老區的“犄角旮旯”終於被點亮。
驅散暗夜之“黑”
興安盟復建後的20世紀80年代,電力纔開始進入老區更多家庭,但還不能滿足城鄉人民照明這一基本需要。位於嫩江畔的扎賚特旗1986年3月才成立農電局,此前扎賚特旗5個蘇木(鄉)除當地政府自發自用電外,其所轄嘎查、村仍未通電,村民只能使用煤油、蠟燭照明。
巴彥烏蘭蘇木是距離扎賚特旗最遠、最後一個通電的鄉,1991年,10千伏胡巴線從胡爾勒變電站架起,跨越62公里爲巴彥烏蘭蘇木送去了光明。1993年,胡巴線新架設10千伏配電線路77公里,0.4千伏配電線路25公里,新增容量920千伏安,結束了扎賚特旗無電鄉、鎮、蘇木的歷史。
螞蟻人可衝!好市多新甜點「焦糖奶油布丁」評價兩極 同樣價格網激推「立頓活綠茶」:必回購
通電讓興安盟告別了“煤油燈”,點亮了美好生活。而隨後的農網改造,則讓各族羣衆走進了電氣化新時代。從2002年開始,國網興安供電公司在興安盟大規模開展農網建設與升級改造,徹底改善了農村牧區電力狀況,解決了62個無電行政村、147個自然村、12592多戶農牧民通電難題。2008年12月25日,投資3156萬元、涉及113個自然屯6891戶通電工程正式結束。
助力興業之“能”
在巍巍大興安嶺南麓,在蜿蜒流淌的嫩江上游,在黑土地肥沃的鬆嫩平原,有一片地處北緯46度至47度的優質大米生產區域,這是內蒙古水稻種植的主產區興安盟,水稻產量佔內蒙古總產量的60%。
興安盟地處全球寒地水稻黃金種植帶,種植水稻歷史悠久。但過去受制於農網電力短缺,水稻生產規模一直難以擴大。近年來,伴隨着興安盟農網改造建設可靠承載能力的堅強電網,水稻產業發展成爲興安盟最具特色的區域優勢產業和特色主導產業。2022年,興安盟水稻播種面積115.35萬畝,總產11.36億斤,水稻產業全產業鏈產值正向百億元大關大踏步邁進。
阿爾山,近年來全國最火的旅遊城市之一,也是網紅打卡地。如今這裡白日電車穿梭,夜晚霓虹燦爛,“洋氣”十足。然而在1998年前,這裡還是“發電靠火車頭,點燈靠耗煤油”的嚴重缺電地區。
2009年,隨着國網興安供電公司66千伏及以下輸變電工程項目有序推進,阿爾山終於有了“常電”,結束了缺電歷史。隨着“常電”電網框架的構建,阿爾山地區獨特的自然風光旅遊資源得以開發,成千上萬的遊客蜂擁而至,使其成爲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
同樣因爲有了電力支持而打造成旅遊品牌的還有烏蘭浩特紅色遊、科右中旗楓葉遊、烏蘭毛都草原遊、察爾森水庫旅遊、突泉縣老頭山遊等。目前,旅遊業已成爲興安盟生機勃發的新興支柱產業,今年上半年,興安盟接待國內遊客632.6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7.75億元。
沙石路、土機場、綠皮車,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興安盟基礎設施的真實寫照,如今30多年過去了,石烏等十餘條高速公路、可起降大型客機的烏蘭浩特機場、烏蘭浩特到長春的快速列車替代了當年落後的基礎設施,使興安盟邁進了現代化發展之路。
開發綠電之“源”
興安嶺上興安盟,興安嶺上好“風光”。作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綠色是興安盟發展最鮮明的底色。而開發豐富的綠色電源,亦成爲興安盟能源建設發展的重頭戲。
當陽光灑向興安大地,科右前旗俄體鎮在羣山環繞間彰顯着自己獨特而蓬勃生機。尤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家家戶戶的“藍房頂”,這是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
“這個項目採用自發自用、餘電上網的生產模式。自從推廣了這一項目,全鎮使用分佈式光伏發電板的村民達到195戶,總容量1563千瓦,上網電費達29萬元。”光伏發電項目負責人高元鵬說。
目前,國網興安供電公司供區內共有34座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總裝機容量超過14.73萬千瓦,涉及565個鄉村,惠及24193戶。
光伏扶貧電站爲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增強了底氣,也爲實現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實現了“我家屋頂能賺錢”。而大型風光基地建設則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走好能源經濟高質量發展道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向綠色轉變的重要支撐。
进口150颗土耳其受精蛋…彰化女下场超惨 判刑5月还要缴8万
據此,興安盟發改委不久前發佈了《興安盟“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全面建設網源協調的智慧外送型電網,重點推進伊敏-紅城-興安、興安-扎魯特、濟南-興安特高壓配套等重點工程落地投產,初步形成以500千伏爲骨幹、220千伏爲支撐、66千伏及以下爲輻射的堅強網架結構。
據統計,近10年來,興安盟新能源裝機規模增長了6.7倍,達297.5萬千瓦,新能源累計發電量已達到218.17億千瓦時,呈現出一派“風光無限”景象。預計到2025年,興安盟新能源規模會突破1100萬千瓦。
國網興安供電公司副總經理鄭東東說:“今年正值第四輪特高壓建設高峰,也是大型風光基地建設的關鍵期,我們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電網主動適應大規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廣分佈式能源的發展要求,對接新能源產業項目,努力爲興安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能源保障。”(貝赫 吳言 孫美琪 )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